二丫头
王静娜
家乡的方言里,没有关于“二”这个数字的特殊含义。
在电视剧《闯关东》中,婆婆说自己的儿媳什么都好,就是有点“二”,结合剧情,我猜出“二”就是不够灵光、呆萌的意思,属于东北地区的方言。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二”被人们更多的熟悉并使用。
现代社会,“二”成为一个极为广泛的网络用语。它有多种理解,一种理解为“爱”,如:,,1314;另一种理解为笨,傻,这点倒和我家乡的方言“二百五”极为接近,贬义,被冠以此称呼的人是不爽的,视为莫大的羞辱。
作为70后的我们,曾在十一二岁的豆蔻年华,简单纯洁的认为“二”就是“二”,一个数字而已,这和什么“爱”呀、“傻”呀、“呆”呀、“萌”呀有什么关系。可现在想想,也许真的就是陷入爱的人都是又傻又笨的。忽然想起儿时的一个和“二”有关的故事。
记得那年,我们读五年级,班里有位男生,可能是先天的原因,发不准“二”的音,总是发成A的四声。大家都知道他的缺陷,每次他露怯,总能引起别人的窃笑或哄笑。所以他尽量避免说“二”。
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讲完习题问谁没听懂。其实听不懂的人多着呢,不懂就装懂呗,我们都不会把老师的问话当真。偏偏该男生是一个执拗的人,老师问他是哪道题没听懂。他迟疑了一下,讪讪地站起来,用手指着黑板说:
“就是那道题,那道,那道。”
老师没明白,让他说题号。只见他黝黑的脸涨得通红,腮帮鼓得像蛤蟆肚,就是说不出题号。老师就又催问。他只好说:
“第一题下面那道题。”
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哄堂大笑。老师也忍不住偷笑了一下,马上恢复常态,假装不懂,有意开他玩笑,就又问:
“第一题下面是哪题?”
这下又把他难住了,他迟疑了一下,说:
“就是第三题上面那道题。”
这时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就学着老师的腔调又追问了一句:
“第三题上面是哪题?”
其实该男生满可以就此坐下,不用回答,学生们笑笑也就过去了,可男生似乎是一时乱了分寸,硬着头皮,鼓着腮帮回了一句:
“就是那个第“两”题。”
同学们都笑出了百态,我同桌笑得趴在了桌子上说自己肚子痛。男生也不是那种腼腆扭捏之人,这一阵喧嚣,其实并没有给他造成什么尴尬,因为他早已习以为常了。这件事也不过是为我们增添一点童年的乐趣罢了。
可是,无独有偶,后来又发生了一件和“二”有关的笑话。
老师让默写古诗词,有人把“两个黄鹂鸣翠柳”写成了“二个黄鹂鸣翠柳”,如果只是这一句诗也许真的就是记错了,可同时又把“相看两不厌”写成了“相看二不厌”。老师的脸一下子就绿了,立刻拍了桌子,满肚子火不知道朝谁发,因为惹恼老师的学生自作聪明地没有留下尊姓大名。老师特意问了几个差生,还拿着该生答卷在每个同学面前晃了一遍,依然没人承认。呵!以为这样就可以蒙混过关,那就错估了老师的智商了。老师把写了名字的人点到外面,最后被剩在屋里的人把我震到了,居然是我同桌,一个文文静静的女生,叫娟。她也不是成绩很差的学生啊,怎么会是她呢?可是娟那低着头,羞红脸的表情告诉了大家,她不是被冤枉的。我为她惋惜和遗憾。
这下,“二”就不是一个人的专属了,而是“两”个人的笑话了。缺乏童年乐趣的学生们故意当着两个人的面说和“二”有关的话,还唱童谣:小汽车,嘀嘀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有意拉长“二”的读音。或者就背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并心照不宣地坏笑。
我们都不知道是在何时,娟和男生开始互生情愫的。总之,在我听说的时候,这已不是秘密了,那时我们都已是初中生。学生们中午不回家吃饭,娟经常会带些可口的饭菜和男生共进午餐,这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学校也够新潮的,常常也是人们议论和打趣的话题。
初中毕业,娟回家务了农。而成绩尚可的男生考上了县城高中继续就读。娟长得模样还算清秀,身段也好,说媒的大有人在,但娟一直不肯去参加别人介绍的相亲。要知道那时人们普遍早婚,初中毕业就婚嫁不足为奇,娟还比男生大两岁,不知道他们之间是如何约定的。娟就这样拖着,逐渐了解情况的乡邻就不再给娟介绍人家,人们说娟的心高,想着嫁大学生呢。娟索性也不再遮掩,偶尔还帮男生家干点必要的活计。有时男生回来了,两人也会公开交往,算是这种关系得到了默认。
三年后,男生并没考上大学,又复习了一年,还是没考上,就不再就读。
故事到这你也许在猜测结果吧,可结果有时会出人意料。
家里安排男生到外地一位亲戚家的工厂去上班,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人家就突然领回来了一个媳妇,而且闪了婚,一下子把娟震晕了。这在当时的全村成了一个爆炸式的新闻。因为那个女人无论是和娟比相貌,还是和男生的长相、家境相比,实在让人看不出魅力在哪?直到五个月后,那个女人生下孩子,再到后来听说女人的父亲是那个工厂的厂长,人们才若有所悟。
娟生了一场大病,病愈后的娟以前是装“二”,这下可是真“二”了,她不顾亲友的反对,坚决地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了好几岁的男人,这样就和那个发不准“二”的男生做了一墙之隔的邻居。
后来,男生有二女,娟有二子。
忘了补充一句,不是杜撰。娟姐妹三人,她排行老二,我们叫她二娟,家人都叫她“二丫头”。
作者简介王静娜,女,年出生,籍贯:河北省博野县人,现任河北唐县教师。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在后台回复:90后,即可阅读
原鄉書院回顾,点击可直接阅读
原鄉書院总目录
原鄉专栏,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即可阅读
青山文艺
花解语
张国领
杨建英
杨华
卓玛
名家专辑,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字即可阅读
毕飞宇
陈忠实
池莉
曹文轩
迟子建
格非
冯骥才
韩少功
贾平凹
老舍
李佩甫
李敬泽
刘庆邦
沈从文
苏童
三毛
铁凝
莫言
汪曾祺
王朔
王小波
王安忆
徐则臣
余华
严歌苓
阎连科
史铁生
张爱玲
张承志
博尔赫斯
村上春树
川端康成
马尔克斯
卡佛
福克纳
卡夫卡︱卡尔维诺
作家方阵感谢支持原鄉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