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野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地处河北中部,保定市南部东,黑龙港流域北端。东与蠡县交界,西与安国市毗邻,北与清苑区接壤,南与衡水市的安平县、饶阳县相连。朔州至黄骅港铁路(简称朔黄铁路)呈东西方向穿境而过。
年9月29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博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01兴国寺石塔
河北博野县兴国寺石塔为四方形十五层密檐式实心石塔,通高7.51米,分为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塔基边长1.73米,由三层方石组成。塔身第一层由三块整石拼合,形成塔室,室内南面辟券门,门左右各雕一持剑守护神;正面壁上雕刻一佛二弟子及供养人,并刻有“景龙四年”等字样。第二层至第十五层为密檐式,每层檐均为石雕成叠涩式样。每层为一块石料,檐部为一块石料,相互叠压,塔刹为一石雕宝珠。
兴国寺石塔位于程委镇解村学校院内。此塔建于唐景龙四年(年),原为兴国寺内之建筑,现寺己毁,仅存此塔。石塔平面为四方形,塔高7.5米。此塔全用白玉石料雕成,做工精细考究,对研究唐代建筑风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兴国寺塔自建塔至今,已屹立千余年。
博野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亭
博野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亭在程委村西北隅,医院院内,碑亭共八块石碑,碑文记述了在抗日战争中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并刻有烈士的姓名、籍贯、职务、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还金井碑刻
还金井碑刻,位于程委镇南林里村还金井前。该碑高3.6米,宽0.99米,厚0.26米,青石质。由明代翰林院侍讲冯琦撰文井书丹。年10月和还金井一并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2颜元祠堂
颜元祠堂位于北杨村西北部。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祠堂正殿平面呈长方形。面三间,进深一间,东西长11.6米,南北宽6.6米,高7米,布瓦歇山顶,设有阳台1.35米,明柱两银。
03帽儿舞
博野“帽儿舞”起源于清代,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演员头戴以泥土或用竹篾铅丝扎成造型,外辅以纸张,涂色制成各种形象的人物面具,伴有嬉逗、追逐等即兴舞蹈,初为两人表演,后发展到6至8人不等。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历史原因,“帽儿舞”被视为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舞蹈,几近遭遇灭顶之灾,博野‘帽儿舞’一度销声匿迹。年以来,在该县宣传文化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县民俗文化协会着手恢复“帽儿舞”表演。“帽儿舞”被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誉为冀中地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04历史
民国二年(年)改属范阳道,次年范阳道改名保定道,博野县仍旧属。民国十七年(年)隶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年)属河北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区。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博野县仍属河北省定县专区。
年4月24日,撤销定县专区,博野县划归保定专区。
年7月5日,撤销博野县,并入安国县。
年1月15日,恢复博野县制,仍属保定专区。
年,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博野县仍属之。
年12月,保定地市合并,博野县属保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