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博野县 > 博野县新闻 > 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

发布时间:2021/6/8 15:55:49

1

《圆》课标解读

(一)以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学习,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能力

本单元教材在各知识板块的编排中,都体现了上述的理念与内容,即以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主动探索,最终理解概念(或得出结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拼一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索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去观察和圆相关的一些元素,如针尖所在的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从而导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在通过折、画、量等活动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探究圆的周长时,则可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量出周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探索圆的面积时,可指导学生将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的小纸片拼一拼,从而“化曲为直”,再通过观察、对比、推理,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在探求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和掌握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涉及“化曲为直”、“转化”、“推理”、“极限”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学时应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予以落实。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用到了转化的思想,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如在研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让学生回顾:以前研究多边形面积时,主要采用了割补法、拼组等方法,将多边形转化为学生更熟悉的图形来解决,那么是否也可以按这样的思路,利用割补等方式把圆转化为熟悉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呢?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等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的情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形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若分的份数无线增加,最后会是怎样的情况?自然渗透了极限思想。

(三)合理利用生活素材,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在研究圆的时候,学习的材料应从生活中来,研究得到的结论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生活素材,把这些素材作为引发学生探究、促进思考、加深学生感悟的有效载体。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学生眼中的数学也就不再是简单的数学公式,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科学。

2

借助《圆的面积》课例,

提炼教学模式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为学习圆的面积奠定基础。

2、用这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导入新课的学习,既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方法,让学生大胆猜测圆的面积怎样推导;学生猜测后,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剪、拼图形,把圆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近似的长方形以三角形等,并通过和原图形的对比,将圆与拼成图形有关的部分用彩色笔标出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为后面推导面积的计算公式作了充分的铺垫。

三、演示观察,感受知识的形成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这样由扶到放、由现象到本质地引导,又使学生始终参与到如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拓展到三角形、梯形)的探索活动中来。学生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发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分层练习,体验运用价值

结合课本中的例题,设计基础练习、提高练习、综合练习三个层次,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思维。

五、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并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对同学们提出要求,运用所学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3

《圆的面积》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冀教版教材第47-49页。一、教学目标1、知道圆面积的含义,让学生经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感。二、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三、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推导概括圆面积公式。

四、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五、学法指导:

教学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割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

七、学具准备:

把圆片分成四、八、十六等分

八、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2π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πr)

2.课件:每平方米草皮8元,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求这块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就是要求圆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什么是圆的面积?通过直观的课件展示,得出圆的面积的定义。

2、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1)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师用课件演示。)

 (2)通过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平行四边形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3)能不能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圆可能转化为什么平面图形来计算呢?

3.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说说你把圆剪拼成了什么图形?

 (2)学生小组讨论。

  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把圆分成4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再分成8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分成1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你发现什么?(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4)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一下,完成课堂学习单。

生边答师边演示课件。

生答: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r

S=πr2

师小结公式,让学生小组内说说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读公式并理解记忆。

(6)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半径)

4.利用公式计算。

(1)每平方米草皮8元,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给出条件半径是10米(学生计算并汇报)

(2)出示第二个题目,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提问:如果这道题告诉的不是圆的半径,而是直径,该怎样解答?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在长满青草的草地上一匹马被主人用一根两米长的绳子栓在一棵树,这匹马最多能吃到多少青草?

2.一个园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判断对错

4.拓展练习

李老师绕着学校的一个圆形花坛走一圈大约是12.56m,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r

S=πr2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yezx.com/byxxw/8420.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