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博野县 > 博野县新闻 > 红色博野十记博野民军记一澎湃在

红色博野十记博野民军记一澎湃在

发布时间:2023/3/17 19:50:38
                            

前言

博野县是革命老区,深厚的底蕴使红色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交织成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画卷。传承历史就是传承爱党、爱国、爱家的思想情怀,了解历史我们才能够深刻领会党的初心和现在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举国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由中共博野县委宣传部策划,我县地方文化学者郑文林历时50个日夜,选取博野近代革命历史中的十个关键词,记述从年左右到年博野儿女投身救国救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历程,尤其是真实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在那个血与火的特殊年代,博野人民英勇智慧、坚贞不屈、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作者:郑文林播音:杨革军

博野民军记

(一)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冀中地区活跃着一支主要由博野人组成的著名的抗日队伍——博野民军。

年7月底,日寇疯狂进攻华北,北平、天津先后陷落,国民党军政人员纷纷南逃。按照河北省政府委员、民训处处长张荫梧的安排,第十专员区公署专员兼博野县长高子厚率领博野县保安队、公安局及县政府机关人员,携带五辆马车的物资,离开博野县城南撤。

正值雨季,队伍出发后不久就遇到连绵不断的淫雨,雨时断时续、时小时大地下个不停,道路泥泞不堪,行进艰难。在潴龙河和滹沱河洪涝区,他们损失了五辆马车和大部分物资。队伍在雨中跋涉了三天,才走出25公里,在大雨中到达安平县城。此时,大家都浑身湿透,疲惫不堪,情绪低落,抱怨不已。很多人表示不愿继续南撤。

队伍在安平县城刚刚住下来,高子厚就召集大家开会,安抚大家的情绪,要大家准备继续南撤,尽早和张荫梧的大队会合。公安局长张仲瀚首先表示反对,他说:“张荫梧今天嚷抗日,明天嚷抗日,把自己打扮成抗日英雄。到了现在这个关键时刻,却扔下老百姓不战而逃,怎么对得起同胞?怎么对得起博野父老?”他对高子厚说:“不管专员你同意不同意,我们不跟他南逃了。我们要留下来,回博野打游击。”他对大家说:“这一路上,我们损失了大部分给养,靠什么南撤?我们在博野人地两熟,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枪有枪,又有老百姓的支持,一定能够壮大队伍。”大家对张仲瀚的提议纷纷表示赞同,一致决定返回博野。

张仲瀚

张仲瀚是一名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他在博野众多爱国人士的大力协助下,以保安队、公安局为基础,整编全县半脱产的守望队,在程委村宣布成立河北民军,张仲瀚被推举为司令,张子元任副司令。队伍整编为三个大队,在博野分区驻守,司令部驻博野县城,接管县政权。民军坚决抗日和保家卫国的主张得到了民众的热烈响应,队伍逐步壮大起来。年9月,民军三个大队齐集县城,整编为三个团。

对这支队伍的名称,张仲瀚解释说:“我们叫‘河北民军’,含有跟张荫梧一比高低的意思。两个‘河北民军’,一个抗日,一个不抗日,谁好谁坏,让老百姓去评论。”这支队伍的创建者为共产党员,从始至终都积极接受党的领导,与张荫梧创建的河北民军无隶属关系,反而水火不容。老战士们后来提到这支队伍,都称其为“博野民军”或“冀中民军”,以与张荫梧的河北民军相区别。

原标题:《博野民军记(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yezx.com/byxxw/1204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