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童年时所在的小小村落李家陀,在行政区划上属于保定市博野县,但是地理位置距离博野县城比较远,与蠡县交界,反而距离蠡县近一些。乡亲们一说进城,说的就是去蠡县县城。而博野县城,人们很少去。
我当时的活动范围比较小,因为交通不方便,都是土路,家里也没有自行车,所以去哪里都是步行。村子离县城的距离,骑自行车都要两个小时(其实距离不到十公里,但是路很不好走,土路难行,还要七拐八绕的穿过好几个村子,当时感觉好远啊),小孩子步行去一趟还是很辛苦的。
我步行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赶西柳青集。
往李家陀的东面走,穿过小北河村,就是西柳青村,李家陀的西面是王各庄村,每隔五天,这两个村子里就会有集市,老家的乡亲们计算日期的方式不是星期,是“集”,当他们说距离上次做某事有两集了,意思就是十天左右了。去这两个村子里赶集就是我见识外面世界的机会,一说去赶集,总是很高兴。
每到集市的日子,大人们就会很早起来,妇女们会把攒了几天的鸡蛋放到竹篮里,用棉布盖上,挎到集市上去卖,当然少不了纳的鞋底和糊的鞋垫等手工艺品,卖得的钱会换回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一块花布、一块头巾、孩子们喜欢的糖果或者一些日用品等等,男人们会买回一把锄头或者蔬菜的种子等等,这应该就是农村早期的市场经济萌芽吧!孩子们去赶集就是看各种好吃的和好玩的,看着什么都是新鲜的!
这里曾经就是我眼中外面的世界!
记得小时候听过的成语故事《郑人买履》,说有一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每当我想起家乡的集市就会想到这个故事,好像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那里一样。
吃午饭之前集市就会散去,孩子们就会跟随着大人回家,三五成群的结伴而行,走累了就会在路边休息一下,过一会儿便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前行。
我就是这样用小小的脚步,丈量着与这个世界的距离。
神经刀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