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命硬,但他并不是一个好命的人。
汉桓帝永寿元年,也就是公元年,至于哪月哪日哪时,《三国志》中没有明示,我当然也不能胡乱讲,曹操出生于沛国谯县。
曹操出生三个月后,父亲曹嵩给他起名吉利。
这是按照东汉时期子名父出的原则推断而来,在那个时侯,因为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婴儿的死亡率很高,婴儿出生以后通常是不起名字的,要等到百天的时候家里人通过观察,觉得婴儿可以正常生长了才由做父亲的给起名字,做父亲的一般遵从心中的愿望,来给婴儿起一个好名字。
曹操最早的名字叫吉利就充分表达了父亲曹嵩心中所想,他希望自己的这个儿子能够顺利地发育成长,也希望这个孩子能给家里带来吉祥。
这就是曹操出生的时代背景、出生地以及他的家族背景,它决定了一代雄杰的生长与发育。
汉桓帝刘志是东汉的第十一个皇帝,他是汉章帝刘炟的曾孙、河间孝王刘开的孙子,到了他的父亲刘翼,只保住了一个县侯的地位,称为蠡吾侯,蠡吾县为西汉时所设,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博野县西南。
按照东汉时期的生产能力,刘志作为一个县侯的儿子,保证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做皇帝是他一个15岁的少年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可是奇迹发生了,那时候,东汉的第十个皇帝,年仅9岁的汉质帝刘缵因为看不惯大将军梁冀的所作所为,在上朝议事的时候,当众说他是“跋扈将军”,惹恼了这位手握重兵的大将军。接下来,梁冀就安排人在小皇帝的饭食里下毒,毒死了他。
年仅9岁的皇帝还不是成人,自然没有儿子的,国不可一日无主,谁当皇帝成了帝国的一个问题。
因为毒杀皇帝的罪名不轻,梁冀虽然手里面有权,但也怕夜长梦多,害怕朝中的反对派对他下黑手,在这个时候,曹腾出场了,他夜访梁冀,向他推荐了距离皇位很远的刘志继承大统。
曹腾当时是一位宦官,但他不是一位普通的宦官,他在东汉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刘保还在当皇太子的时候,就因为品性厚重,做事小心谨慎而被和熹皇后邓绥选为刘保的伴读。
和熹皇后邓绥是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后来官一直做到太傅,高密侯邓禹的孙女,她的父亲是护羌校尉邓训,是为东汉把守国门的将领,她能成为东汉第四位皇帝汉和帝刘肈的第二位皇后与她显赫的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位邓皇后12岁时就通读过《诗经》、《论语》,是受过教育,知书明礼的人。那时候,年仅14岁的曹腾能入得她的慧眼,可见他也不是一个等闲之辈。
从此,曹腾在宫中待了三十多年,虽然历经人事更迭,但一直是皇权中心的“不倒翁”。曹腾不但把持着内宫的权力,还有意结交士族名人。
东汉是汉光武帝刘秀利用地主阶级力量建立起来的政权,他把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他总结出“王道三纲”用于王朝的统治治理,从而导致手握“经术礼制”的士人居于东汉社会的上层,地主阶层与士人阶层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曹腾是一个明白人,他很清楚外援力量是保证自己长期拥有富贵权势的重要力量,所以,他利用自己在皇帝身边,有话语权的便利条件,推荐了一大批士族名人在朝廷内外担任高官显位,这里面就包括陈留的虞放、边韶,南阳的延固、张温,弘农的张奂等人。
内外结合的权力结构,让曹腾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
梁冀虽然是朝廷当中说一不二的大人物,但是曹腾所拥有的东西正是他所缺少的东西,曹腾上门来是站在他的立场上为他解决难题的,是他正瞌睡的时候送来了一个舒服的大枕头,他没有不接住的道理。
于是,少年刘志就成了皇帝,这是从天而降的皇帝。刘志当上皇帝以后知恩图报,就封曹腾为费亭侯、特进大长秋。
大长秋是管理皇帝居所与皇后后宫生活的最高长官,特进是破格的意思,是刘志对曹腾特殊的恩赏。
把自己与皇后的吃喝拉撒睡交给曹腾,可见曹腾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可见曹腾在整个帝国的地位又是多么的煊赫。
为什么一直介绍曹腾呢?实话实说,如果要讲曹操的话一定得先讲他,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因为他是曹操父亲曹嵩的养父。曹腾的命运决定着曹家的命运,也决定了曹操的命运走向。
虽然在帝国拥有至高的地位与泼天的富贵,但因为自小就入宫当宦官的原故,曹腾没有自己至亲的后人,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天大的遗憾。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他就收养了曹嵩。
关于曹嵩,《三国志》说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这也是困扰学界的一个历史悬案。
《三国志》说曹操是西汉曹参之后,现代DNA鉴定技术证明了这是一个谎言,是靠不住的,是曹操成为大人物以后硬拉上一个光鲜的祖宗往脸上贴金。
对于一个来历不明的人,突然认了一个养父而得到了大富贵,这自然让曹嵩的内心感到不安,当曹操出生百日的时候,给他取名吉利无疑是发自曹嵩内心深处的一种反映。
可是给曹操取名吉利并没有给曹家带来吉利,曹操5岁那年,朝廷发生了巨变,那是汉桓帝刘志使用延熹年号的第二年,公元年,这位年轻的皇帝想自己当家作主了,他奇迹般地团结了几个宦官把大将军梁冀给杀了,也就是在这一年曹腾得急病死了,这对于曹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它给年幼的曹操带来了深重的影响,让他觉得生活的得与失是那么简单,它就寄托在一个人的生死之上。
后来,曹操就不再叫吉利了,曹嵩给儿子起名为操,字孟德。“德”与“操”出自《荀子》“夫是之谓德操”。“孟”是他在家族子弟中的排名。
荀子是吸收法家思想的儒学大家,他尊王道,也讲霸力,崇礼法,更讲法治,他认为人性是恶的,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曹嵩从《荀子》中给儿子起名字,就是告诉他,没有了在朝廷中的大靠山,他给儿子的帮助是有限的,他以后的人生路得靠自己走了。
(未完待续)
文字|郭昕
图片|网络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