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萝卜干
赏过了春季的鲜花,摘过了夏季的甜果,进入秋季,天气愈发变得舒适凉爽。这个季节,是进补的好时节。萧山区旅游局特意盘点了区内的绿色休闲乡村点,挖掘到一些平常市民吃不到的乡村美食和特色小点。
多样萧山人萧山人分三大类:沙地人、塘里人、南片人。沙地人生活在钱塘江边的滩涂地,他们大多从绍兴迁移来此地,一开始都一穷二白,想要起家立业,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因此沙地人天然具有勤俭的品质。而塘里人则世代族居于海塘以内的安全地带,他们有祖辈留下的产业,生活比较有保障,喜欢稳定的生活,也较会享受生活。南片人生活在萧山南部,靠近山区,也是世代聚族而居,南片人有很强烈的团体归属感和互助精神,同声同气,民风淳朴,有尚勇好胜之风。
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造就了萧山多元的饮食文化。过去的萧山人对吃有一种说法:到义桥吃羊肉,到楼塔吃狗肉,沙地吃“十碗头”等,如今这种说法依然存在。很多萧山的特色传统菜,像毛笋焐糯米饭、农家饭烧肉、萧山坛子肉、萝卜丝鲫鱼汤、麦糊烧、鱼冻、清明节吃的青饺、麻团、芝麻糯米球、萝卜丝油墩头、梅干菜蒸鱼钩、印糕、萝卜干炒毛豆、干炸响铃、盐炒花生、萝卜干肉片炒蒜苗、萝卜干炒带鱼等菜色如今依然时不时地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
美味在民间闲暇时走进农村,感受农村新变化,品尝地道农家饭菜,已成为当下许多萧山人的休闲方式。近年来,在萧山一种以利用田园景观,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的“农家乐”大受青睐,乡村里那些富有特色的农家土菜更是吸引了大批吃货。
白切鸡
烤羊肉
除了闻名已久的楼塔狗肉、义桥羊肉,进化凤凰山庄的土鸡也有大批忠实粉丝,林间放养的鲜活土鸡,现抓、现杀、现做,鲜美滋味让人回味无穷。萧绍路上的绿宇休闲农庄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在清新透亮、典雅别致的阳光玻璃餐厅里,茗茶小憩、体味农家土菜、品尝皇家“全鹿宴”,更是一种享受。此外,像龚老汉农庄的特色甲鱼美食,清晨假日山庄的烤全羊,茅潭江农庄的鲜鱼……都是乡村美食的典范。
石锅鱼
绿色乡村点推荐:
■浦阳江农庄
特色菜:石锅鱼、浓汤甲鱼、红烧螺丝等
■阳力农庄
特色菜:鲞烧肉、肚包鸡等
■绿宇休闲农庄
特色菜:鹿宴菜等
■清晨假日休闲山庄
特色菜:烤全羊等
■神博乐园
特色菜:神博极品煲、红汤甲鱼等
■乐开心农庄
特色菜:红烧葱油甲鱼、梨园本鸡等
■秋琴农庄
特色菜:本鸡煲、红烧甲鱼、清炒芦笋等
■湘野休闲农庄
特色菜:虫草鳄掌盅、鳄鱼炖老鸽等
■鱼乐园
特色菜:开刀牛头、瓦片鸡、农三鲜等
■明朗休闲农庄
特色菜:清蒸甲鱼、土鸡煲、农家三鲜等
■金地农庄
特色菜:干锅鱼头、猪仔丸等
■梅山休闲农庄
特色菜:梅山辣子鸡、剁椒本塘鱼头等
沙地十碗头
萧山沙地“十碗头”已被列入萧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自然生态,纯朴节俭的老底子“十碗头”,犹如陈年的醇酒,经过历史的沉淀,越加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来。
萧山沙地“十碗头”来自于沙地人的婚庆文化,在几百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婚庆酒宴中,造就了一大批的土厨师,他们用最简单的原料,创造出独特的沙地“十碗头”,让婚礼充满了喜庆色彩。
大东坡
这“十碗头”的原料,以就地取材为主,自然、生态、纯朴,但也不乏“山珍海味”。用农家以粮食喂成的猪,做成“东坡肉”“糖醋排骨”“炒肉皮”“炒肉丝”“肉丸”等成为婚宴上的当家菜。用钱塘江的鱼做成“鱼丸”“醋溜鱼”等荤腥,鲜美无比。用萧山的本鸡和腌制的白鲞清蒸而成的“白鲞扣鸡”,更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白鲞扣鸡
这老底子的“十碗头”,以鲜明的地方特色,用自然生态的鸡鸭鱼肉,以时令蔬菜为基色,创造出人们耳熟能详的“十碗头”酒宴,是沙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成为沙地文化的重要一章。
沙地“十碗头”:土三鲜、大东坡、白鲞扣鸡、醋溜鱼、后东坡、炒时件、炒肉皮、糖醋排骨、肉丝炒芹菜、榨菜肉丝蛋花汤。
传统小点心
年糕、麻糍、菜包饺、油墩子……这些平常家里吃不到的特色民俗小点,其实在萧山很多村落,都可以找到。
说起温泉,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黄山,说起年糕,很多萧山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萧山的河上镇。不仅是因为河上镇的民间年糕会举办已久,更多的是,这些重温旧时美好记忆的活动,能让大人小孩都一起参与进来,一起欢乐。
蒸好的米粉,放进捣臼、一边捣一边翻,捣要用大力气,翻要不怕烫,因为是纯手工制作,味道特别香糯。有兴趣的市民,还可以现场跟随年糕师傅即兴学习,蒸年糕、倒年糕、舂年糕、印年糕……边做边吃,体验老底子的乡间民俗。
除了年糕,在萧山很多的乡村旅游点,都可以找到诸如麻糍、麦糊烧、菜包饺之类的特色小点,动手参与,寓教于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