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已过,天渐渐凉快起来,博野县小店镇小店村的文化大院又恢复了热闹的景象,乒乓球室是小青年们的战场,棋牌室是中老年人的天下,大院内跳舞是年轻妇女,扭秧歌的是上岁数的老妪,使得整个文化大院好不热闹。
这个文化大院是该村古稀老人张保仁、张大雪牵头并出资办起来的。张保仁是个有文化修养的老人,他说办文化大院是为了活跃村里的文化生活,更是为了培育良好精神风貌和文明新风,也就是现在时兴的说法-传递正能量。
其实,小店的文化大院只不过是博野县民办文化事业的冰山一角,在全县这类事还多着呢。近两三年来,农民自己出资办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的就有二十多个。程委镇程委村村民陈连雨自己出资十万元租了邻居面积2亩的闲宅基地,还购置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健身器材,文武场乐器等,组织了歌舞队,成为全村人的文体活动中心。南小王乡迁庄村村民陈飞是个体经商户,他自己出资十万元在本村办起了文化广场,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几家企业也都慷慨解囊,集资三十多万元购置文体器材,栽种花草,现在的迁庄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体育运动、赏花散步成为功能齐全的休闲娱乐场所。
个体书屋是该县民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野县庄头村50多岁的农家妇女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农林书房”,她用自己家里仅有的积蓄购买了多册图书供乡亲们阅读,她还专门购买了少年儿童读物,为的是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时任保定市长的马誉峰还亲自批示,表扬刘文英的义举。市、县文化部门和新华书店也纷纷向刘文英的“农林书房”赠书。现在,这个民办的“农林书房”也已成为县内图书最多的民间书屋。东墟镇东墟村退休干部王铁岭回村后,为了让乡亲们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技术,花两万多元购买了多册图书,他还专门盖了两间配房当阅览室,吸引着本村及三里五乡的村民到此借书读书。
博野县文化底蕴深厚,老祖宗传流的剧种不少,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老调等不下十余种。由城东镇城东村农民杨世召组建的老调剧团,南小王乡东王各庄村民李根旺组建的“拉拉调”剧团,程委镇解营村村民李长兴、刘小彦组织京剧、评剧混合剧种的儿童剧团在乡里都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解营村的少年剧团京剧组排演的“闹天宫”在县城的精彩演出,受到了县城居民的高度评价和点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