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几分之一》课标解读——数学知识的细胞“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理解的前提。数学概念的教学既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其根本任务是准确的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非常主要的作用。
分数是数的概念在整数的基础上的第一次重要扩充,分数不同于整数,它的产生来自一个动态的过程——“分一分”,因此,原有整数知识的牢固性使得分数概念不容易被接受。加之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分数的机会远远少于整数的机会,这无疑加重了学生学习分数这一概念的困难。所以《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简单的分数。要充分利用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借助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的数学用学生所接触过的、熟悉的事例进行引入。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建立“分数”这个概念,必须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分数的概念。教师可以列举大量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平均分配物品的事例,首先理解“单位1”,如全班同学、一张纸、一块饼等都可以看成“单位1”;然后理解“平均分”,教师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纸自己动手先对折,再对折,平均分成4份,来说明“平均分”;最后在“单位1”和“平均分”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引出“分数”这个概念。
02
借助《几分之一》课例,提炼教学模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等分
通过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复习平均分,解决分东西的问题,再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而一个月饼的一半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该用什么方式表示出来呢!最后通过质疑一半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本课的认识分数埋下伏笔。
(二)自主探究,认识分数
这个环节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认识读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名称。通过学生表示出来各种各样的一半,引导学生认识二分之一,以及二分之一的读法。学生明白了二分之一是怎样产生的,于是学生就会分出更多的二分之一,例如:分“一个苹果”、“一块蛋糕”等等,知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学生经历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引导在学生头脑中渗透平均分,给足学生组织语言的空间。在说一说二分之一的环节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二分之一,学会分享学会感恩。第二,动手操作,体验二分之一由于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我抓住了孩子这一方面的特征,让学生经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活动,多角度多层次地充实对二分之一的理解。接着,利用动画中的故事,蹦蹦来了,引导学生们平均分出三分之一,吉吉来啦,学生会利用已有的经验平均分出四分之一。在以上三个分数的基础上总结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第三,拓展探究,几分之一有效的数学活动是要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我在认识几分之一时,放手让孩子大胆地表示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折一折、涂一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创造的分数,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和好胜心。
(三)闯关练习,强化认知
通过学生熟知的动画人物,光头强送来挑战书,贯穿三道例题。练习一,能通过平均分写出几分之一,并能用语言描述把()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练习二,通过习题体验只有“平均分”才会产生分数练习三,感受生活中的分数。三个练习题,练习一掌握重点,练习二突破难点,练习三感悟生活中的分数,感知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让同学们学会分享。
(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学生谈收获,师生总结,老师表扬全班同学的有效学习,让学生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都向你们学到了知识,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03
课堂实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例1、例2和做一做第1题。
(一)认知目标:
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通过想一想、分一分、说一说、写一写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归纳能力。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感知等分。
1.认真思考,提出问题
师:听,看老师把谁带来啦!
生:熊出没(异口同声)。
师:熊大和熊二来我们课堂做客啦!老师为他们准备了4个苹果,怎样分给他们?
生:每人两个。
师:两个我们用数字2来表示,老师又为他们准备了两瓶水,怎么分?
生:每人一瓶。
师:一瓶用数字1来表示,大家分的真公平,把分的的数量同样多叫做怎么分?
生:平均分。
师:看,老师又为他们准备了什么?(观看视频)
2.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师:老师这里有一块月饼,谁来前面分?
预设:学生把月饼对折。
师追问:为什么这样折?
生:为了分的同样多(为了分的匀一些)。
师追问:这样分叫做怎样分?
生:平均分。
师追问:怎样折就可以平均分?
生:对折。
师:表扬孩子思维敏捷,老师这么多问题都没有难倒你。
师:可是熊大熊二这块月饼在这里(指向大屏幕),不能对折,它们带来了一把刀,从什么地方切开?
生:中间。
师:孩子们观看屏幕,切开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这样我们就做到了平均分。(板书: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一份就是这块月饼的多少?
生:一半。
师:另一份也是这块月饼的……
生:一半。
师:我们把其中的一份叫做每份,(板书:每份是这块月饼的……)
生:一半。
师:一半怎样来表示呢?
生:预设:0.5或者二分之一。
师:表扬说出0.5的孩子知道的数真多,0.5这样的数是我们高年级要学习的小数,是正确的。今天我们来认识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叫做分数。
通过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复习平均分,解决分东西的问题,最后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本课的认识分数埋下伏笔。
二、自主探究,认识分数
1.认识读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名称。
师:这个数很特别,会读吗?
生:二分之一,从下往上读。
师:读得非常好,你能说出生活中更多的二分之一吗?
预设: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你分的真好,你把分出来的另一个二分之一给谁吃呢?
生:预设好朋友,爸爸、妈妈......
师:你是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分享的好孩子。我们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把掌声送给他。
师:老师刚才听明白了,要分的物体无论是一个月饼,还是一块面包,或者是一个苹果,只要我们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他的二分之一。
2.动手操作,体验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拿出1号纸,折出二分之一,并把其中的一份用彩笔涂出来。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折出来的二分之一表示什么?
生:预设动手折二分之一,与同学交流并来讲台前展示。
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把同学们展示的不一样的二分之一贴在黑板上。
师: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了不一样的形状,为什么它们都能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呢?
生:预设,学生可能支支吾吾的说不出理由,教师可以拿出提前折出来的纸,这样阴影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吗?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没有平均分。
师:现在可以回答刚才的问题了吗?
生:因为我们都是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2份。
师:哦!老师又明白了,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二分之一
3.拓展探究,几分之一。
师:你们真了不起,都认识了二分之一,,看谁来凑热闹了?
生:蹦蹦。
师:蹦蹦带来了一块月饼,他要把这块月饼和熊大熊二吉吉一起分享,应该怎样分呢?
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三分之一。
师:你说的真完整,在练习本上书写三分之一,并写出它读作什么?
师:看,淘气的吉吉又来了,这次这块月饼该怎样分呢?
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四分之一。
师:请你把四分之一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纸上写,并写出它的读法。
师:你们真厉害,分出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它跟以前学到的数构成上有什么不同?
生:它由两个数和一条短横线构成.
师:对,它由三部分构成,回顾刚才分月饼,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用短横线表示,它叫做分数线;分成的2份,也就是分成的总份数2写在分数线的下面,叫做分母;其中的一份写在分数线的上面,叫做分子。读作:二分之一(教师板书)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分母、什么是分数线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生:同桌互相交流,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只能说对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教师追问:分数线表示什么?(结合我们刚才分月饼回答)分母,分子又表示什么?
生: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分得的总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这三部分我们该先书写谁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因为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分出的总份数,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看来孩子们明白的分数的意义。(表扬孩子思维敏捷,说的真好。)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还想和几分之一交朋友呢?
生:预设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七分之一等等.(教师板书)
师: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分母不同,分子都是1。
师:像这样的分数我们叫做几分之一(板书)。折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吧!
预设:学生折一折,展示交流。
学生经历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在学生头脑中渗透平均分,给足学生组织语言的空间。在说一说二分之一的环节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二分之一,学会分享学会感恩。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涂一涂二分之一,孩子们手脑并用,把知识内化,并且通过折二分之一把知识输出,折出几分之一。
三、巩固拓展练习
师:看,谁又来啦!
生:光头强
师: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挑战书
师:齐读,敢来挑战吗?
教师依次出示例题:
练习一:能通过平均分写出几分之一,并能用语言描述把()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练习二:通过习题体验只有“平均分”才会产生分数。
师:孩子们太棒了,用你们学到的知识,保护了树木,绿化了森林,保护了环境。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为自己鼓鼓掌。
师:第三关,你们要仔细看,把你看到的几分之一记录下来。
生: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九分之一,八分之一.
师:孩子们课下思考,最后这个二分之一是整块蛋糕的几分之一呢?
三个练习题,练习一掌握重点,练习二突破难点,练习三感悟生活中的分数,感知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让同学们学会分享。
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师: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到了......
师: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老师也向你们学到了很多,例如保护树木保护环境,懂得感恩,懂得分享,希望同学们能像今天这样,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美德装饰自己,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老师表扬全班同学的有效学习,让学生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都向你们学到了知识,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板书设计
编辑教师:钟团团
指导教师:赵伟娜郝青
参与人员:小数工作室成员
一起学习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