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8日,中国作家网更新了“作协领导”的网页。作协主席“铁凝简历”中,“高中学历”四个字不但冲击眼球而且冲击人的心灵。在各级干部尤其是省部级干部“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以致“博士学历”面前,铁凝的“高中学历”放射出自信的光芒。
了解铁凝的人都知道,她18岁发表处女作,25岁加入中国作协,27岁就成了中国作协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理事,39岁成为中国作协成立以来最年轻的副主席,49岁又当选为中国作协主席,至今已经连任三届,并且出任中国文联主席,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两个正部级单位的掌门人。
自信源于实力。
铁凝的实力来源于她广泛的阅读。上初中以后她爱上了读书,父亲给她开了一个书目,从中国通史、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明清散文到外国的文学作品,应有尽有。为此,她通过阅读与李白杜甫白居易、鲁郭茅巴老曹进行心灵的交流,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司汤达、契诃夫、梅里美等大作家对话。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文学大师孙犁的《村歌》都曾经让她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如醉如痴。铁凝在书的世界里遨游,在阅读的世界里放飞自己。铁凝说:“阅读可以开阔你的视野,可以使你的生命双倍延长。”
铁凝的实力来源于她深刻的生活体验。铁凝高中毕业以后,主动申请到农村插队落户。4年博野县农村插队生活,成了她的文学活水。成名之后,她又在涞水县农村生活了两年。那段时间,她忘记了自己的作家身份,实实在在地和农民生活在一起,结交了很多农民朋友。铁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