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博野县 > 博野县经济 > 精华白话精编二十四史值得一生反复读

精华白话精编二十四史值得一生反复读

发布时间:2023/3/31 12:29:08

今日推荐:《白话精编二十四史(全十卷,第六卷)》作者:龚书铎。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旧五代史

杨光远想谋害张敬达,高行周知道后,就召集了一批勇士保护他。张敬达生性刚直,却有时偏于愚笨,他不知道高行周是要保护他,就对别人说:“这个高行周老是跟在我的后面,也不知道他安的什么心。”于是高行周就不敢再像以前那样跟着了,而张敬达最终被杨光远杀害了。

后来,晋高祖进入洛阳,下令高行周返回原来的军镇,加授同平章事。晋高祖定都汴京后,任命高行周为西京留守,不久调任邺都。晋高祖亲临邺都时,恰逢安从进叛乱,任命高行周为襄州行营都部署。第二年秋天,汉南地区被平定。晋少帝即位后,加授高行周为兼侍中,移镇睢阳。开运(~)初年,他跟随少帝前往澶渊,在黄河沿岸抵抗敌军。少帝返回京城后,高行周接替景延广担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移任郓州节度使。

当时李彦韬担任侍卫都虞侯,一意孤行。高行周虽然统领禁兵,却时常超然世外,退朝回到府中,就和友人饮酒作乐。不久他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晋军在中渡投降后,少帝命令高行周和符彦卿同守澶州。契丹主进入汴京,召高行周前往京师,恰逢草寇急攻宋州,又打发他返回军镇。后来,契丹主在栾城去世,契丹将领萧翰推荐许王李从益掌管南当的军国大事,派勇士前来征召他,他称病拒绝了,事后他对人说:“世道衰败难以补救,更何况是把天下之事视为儿戏的人呢?”

汉高祖进入汴京后,加封高行周为守太傅、兼中书令,代替李守贞担任天平节度使。后来,杜重威据守邺城反叛,汉高祖任命高行周为招讨使,率兵前去征讨。邺城平定后,高行周被授任为邺都留守,加授太尉,晋爵临清王。乾祐(~)年间,他进京朝见,加授为守太师,晋封邺王,后来又任命为天平节钺,改封齐王。

周太祖即位后,加封他为守尚书令,食邑增加到一万七千户。周太祖因高行周年事已高,下诏的时候不直呼他的名字。后来,慕容彦超占据兖州造反,太祖御驾亲征,高行周出动全家恭迎圣驾,进献美酒珍肴,太祖待他愈加优厚。广顺二年()秋天,他因病死在任上,享年六十八岁。被追赠为尚书令,追封秦王,谥号武懿。

高行周的儿子名叫高怀德,在宋朝时候担任驸马都尉、宋州节度使。

史臣曰:近代执掌军镇的人中,像高行周这样身居王位,俸禄优厚而不受人非议,德高望重而君主不猜忌,能以饮酒为乐而不求出人头地,自始至终保全功名的人,有几个呢?他家世代都是捍卫国家的忠臣,也是自然啊!

卷一百二十六冯道列传

冯道是五代时的名臣。他历经四朝六帝,操守高洁,深有古人之风;为政清廉,颇有大臣的风范气量。最初,他为唐庄宗效力,为庄宗战败劲敌做出了贡献。明宗即位后,他出任相职,深得明宗的赏识。晋高祖称帝后,他再次出任宰相,辅佐高祖。后来,契丹入侵,将汉朝的官员掳掠到常山,冯道随行。之后,冯道与将领们设法返回到中原。周太祖即位后,也十分礼遇他。后来,冯道在周世宗时去世。

冯道,字可道,瀛洲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他的祖先有的务农,有的从学。冯道幼时纯朴忠厚,勤奋好学,文章写得很好。他不以布衣粗食为耻,除了奉养双亲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读书吟诗,即使大雪封门,桌上到处都是灰尘,也依然安之若素。天祐年间,刘守光任命他为幽州掾吏。刘守光率兵讨伐中山时,征求僚属的意见,冯道以利害得失规谏他,刘守光大怒,将他逮捕入狱,但不久他便被人救出。刘守光兵败后,冯道逃回太原,监军使张承业擢用他为本院巡官。张承业很器重他的文章品行,十分礼遇他。当时有个叫周元豹的人,善于品评人物,但和冯道不和,于是就对张承业说:“冯生没有什么大才,您不要太重用他。”河东记室卢质听说后,说:“我曾经看见司空杜黄裳的画像,冯道的长相很肖似他,将来必定受到重用,周元豹的话不足为信。”于是,张承业举荐冯道担任军府从事,后来又任命他为太原掌书记。当时,庄宗占据河北全境,政务非常繁忙,都委托给了冯道。

庄宗和梁朝军队对峙于黄河两岸。郭崇韬因为吃闲饭的将领太多,供给比较困难,于是请求予以裁减。庄宗大怒,说:“我都无权为拼死效力的人安排伙食,那就让河北三镇的军队另选一人为主帅,我回到太原,让贤人来指挥军队。”于是立刻命令冯道起草文书,准备出示给众人。冯道执笔想了很久,庄宗再三催促,于是他缓缓站起来,说:“我既然是文书,怎敢不恪尽职守?只是大王屡建功业,此时正要平定强敌,郭崇韬的谏议如果不当,大王可以加以拒绝,但不能引起大家的轰动,让他们议论纷纷,如果敌军知道后,会认为大王君臣不和。请大王三思而行。”不久,郭崇韬也进来请罪,这都是冯道的和解之功。从此,人们都很敬重他的胆识。庄宗在邺宫即位后,擢升他为尚书省郎官,并充任翰林学士。平定梁朝后,又擢升他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后来他为父服丧,回到景城。遇到粮食歉收之年,他就将盈余的俸禄用来接济乡里的百姓,而自己则居住在茅草屋里。凡州县官员赠送的衣粮等物,他一概拒绝。当时,契丹的国力强盛,早就听说了冯道的名望,想强行将他劫持而去,幸亏边境的守将早有防备,冯道这才得以幸免。

明宗进入洛阳后,立刻问身边的近臣安重诲:“先帝时的冯道郎中,如今在什么地方?”安重诲回答说:“他最近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明宗说:“此人我很熟悉,是很好的宰相人选。”不久就拜授冯道为端明殿学士,而后又擢升为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那些出生卑微的清贫士人,只要有才能,冯道都加以举荐任用,而唐朝末年的衣冠大族,如果操行浮躁,冯道都弃之不用。工部侍郎任赞在退朝时,和同僚在冯道背后讥刺他说:“他要是走得快一些,身上的《兔园策》就会落到地上。”冯道很快就知道了,找来任赞,对他说:“《兔园策》是著名的儒者辑集而成的,我能背诵它,唐朝的士人只喜欢华丽的词句,以此来考进士,窃取高官厚禄,这是多么浅薄啊。”任赞心中深感惭愧。当时,梁朝的宰相李琪,自负于善写文章,曾上献《贺平中山王都表》说:“收复了真定的叛贼。”冯道责备李琪说:“最近收复的是定州,不是真定。”李琪因为不懂地理,锐气大挫。此后,百官向明宗上献尊号的表章,都由冯道撰写,文气浑厚,百官都为之折服。

后来,冯道改任门下侍郎、户部吏部尚书、集贤殿弘文馆大学士,并加授为尚书左仆射,被封为始平郡公。一天,冯道觐谒明宗退下后,明宗对身边的侍臣说:“冯道天性纯朴,先前在德胜寨,他住在茅庵里,与仆从吃同样的饭菜,睡觉就只铺一捆草当床,心中却安之若素。后来,他为父亲服丧回到家乡,亲自耕田砍柴,和农民相处,丝毫不以富贵介怀。这是真的大丈夫啊。”

天成(~)、长兴(~)年间,天下五谷丰登,太平无事。明宗每次在延英殿接见群臣后,都留下冯道,询问朝廷外的事情。有一次,明宗问冯道:“天下虽然都丰收了,百姓的生计怎么样呢?”于是冯道上奏说起百姓的生计艰难,并吟咏了聂夷中的《伤田家诗》。明宗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就让身边的侍臣记录下来,每每以此警劝自己。当时,诸家的经籍多有谬误,冯道和同僚李愚委托学官田敏等人,采用西京郑覃刊刻的石经,印发天下,使天下的学子获益匪浅。明宗驾崩后,唐末帝即位,任命冯道为山陵使,典礼结束后,按照先例,冯道离京镇守同州。冯道为政简易,有个叫胡饶的人,本是军人出身,性情粗犷,有一天因故在冯道的衙门前辱骂,人们数次劝阻,仍然无济于事。冯道说:“这个人肯定是喝醉了。”于是召他入内,设宴款待他,直到入夜才起身离去,毫无愠怒之色。不久,那人被召入朝廷,任命为司空。

晋高祖进入洛阳后,任命冯道为宰相。次年,契丹派遣使者向晋高祖上献尊号,高祖也派遣使者出使契丹。他对冯道说:“这次出使的重任,非你不可。”冯道毫无为难之色。晋高祖担心他的安危,后来又改变主意,说:“你官高德重,不可深入荒野之地。”冯道说:“陛下接受北朝的恩惠,我又接受陛下的恩惠,有什么不可出使的呢?”于是冯道出发。将要到达西楼时,契丹主想要前来迎接,契丹的大臣谏阻说:“自古没有皇帝迎接宰相的规矩。”契丹主这才作罢,但由此可见,冯道的声名远扬于异邦。冯道回朝后,朝廷将枢密院的事务全部交给冯道处理。不久,又加授他为司徒、兼任侍中,并晋封为鲁国公。冯道曾经上表,请求辞官,晋高祖连他的奏章都不看,就派遣郑王前来探望他,捎话说:“如果你明日不上朝,我就亲自来请你。”冯道迫不得已,只好继续任职。他当时受尽宠遇,无人可以和他相比。

晋少帝即位后,加授冯道为守太尉,并晋封为燕国公。冯道曾经问朝中的熟人:“我在朝廷处理的政务,人们有什么评价呢?”熟人回答说:“毁誉参半。”冯道说:“寻常人都以意见相同为正确,意见不同为错误,认为我行事不妥的,恐怕是绝大多数。孔子是圣人,犹且受到叔孙武叔的诋毁,何况像我这样的德行浅薄之人呢!”然而冯道仍然持守操行,始终不肯改变。后来,有人在少帝面前诋毁冯道说:“冯道可做太平之世的宰相,却难以在艰难之世担当大任,就如禅定的老僧不可呼唤鹰犬。”冯道于是出任外官,担任同州节度使。一年多后,他调任南阳节度使,并加授为中书令。

契丹攻入汴州,冯道被召入朝廷,契丹主问他:“怎样才能救济天下的百姓呢?”冯道说:“即使佛重新出世,也无法拯救今日的百姓,但陛下却能够拯救他们。”此后,士大夫没有受到残害,都是冯道和赵延寿暗中救护的结果。同年三月,冯道跟随契丹向北,和晋朝的百官一起到达常山。不久,契丹主去世,永康王接管了契丹部众。永康王离开后,留下他的族人嘉里据守常山。当时,汉军将士群情激愤,于是就驱逐了嘉里,收复了常山城。冯道率领百官,四处安抚百姓,使大家相安无事。众人推崇他的功劳,冯道推辞说:“我一介文臣,有什么能耐呢?都是众位领将的功劳啊!”冯道因为德高望重,于是在众将中,挑选骑校白再荣暂时担任统率,军民因此得以安心。他在常山时,看见中原的女子被契丹俘虏,就拿出钱财将她们赎回,让她们暂时寄居在尼姑庵中,然后逐一打听她们家人的下落,将她们送回。

冯道从常山入觐汉高祖,汉高祖嘉奖他,拜授他为守太师。乾祐年间,冯道除了入朝拜见皇帝之外,平时闲居家中,怡然自得。他曾经写有《长乐老自叙》一文,追叙平生的事迹。

周太祖平定内乱后,商议拥立徐州节度使刘赟为汉朝的嗣君,并派遣冯道和秘书监赵上交、枢密直学士王度等人前往迎接刘赟。随后冯道就和刘赟从徐州赶往汴京。走到宋州时,适逢澶州发生兵变。枢密使王峻派遣郭崇率兵赶来,集结在衙门外,这时,冯道和赵上交等人都住于衙门内。当天,刘赟率领身边的武士关上衙门,登上城楼,问郭崇前来的目的,郭崇说周太祖已经被拥立为帝。刘赟身边的人知道了事变,误以为冯道出卖了他们,想要杀死冯道。赵上交和王度听说后,都惶恐不安,束手无策。然而冯道却从容不迫,毫无惧色,不久就得以脱身。冯道微贱之时,曾经赋诗说:“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此时,他的话果然应验。

广顺初年,冯道再次被拜授为太师、中书令。周太祖十分礼遇他,冯道每次进奏论事时,都不直呼其名。太祖驾崩后,周世宗任命冯道为山陵使。适逢河东刘崇前来进犯,周世宗召集大臣,想要御驾亲征,冯道极力谏阻,世宗说:“唐朝初年,天下群贼蜂起,最后都被太宗亲自平定。”冯道上奏说:“陛下能够取得太宗那样的功绩吗?”世宗大怒,说:“你太小看我了!”于是世宗亲征,没有让冯道扈从,留下他供奉太祖的陵墓。当时,冯道已经得病,等到完成太祖陵墓的礼仪,他很快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世宗听说后,为他罢朝三天,追赠他为尚书令,并追封瀛王,谥号为文懿。

冯道在四朝为官,三次入中书省任职,出任宰相二十多年,以稳定天下为己任,从来没有随意颁发公文,干预地方官吏。他生平非常廉洁节俭,到晚年时,家庭却逐渐沾染了奢侈之风。他的儿子冯吉,尤其放荡不羁,冯道管教不住他。有识之士都说冯道不能在晚年保持令名,为之深觉惋惜。

史臣曰:冯道的操守行为,深有古人之风;而他的气量见识,深有大臣的风范。然而,他相继侍奉了四朝六帝,怎么能称得上忠呢?一个女子嫁了两个丈夫,已是不幸之事了,更何况再三嫁人呢!所以冯道死后的谥号,不是文贞、文忠之类的,原因就在于此啊。

卷一百二十八王朴杨凝式列传

王朴和杨凝式都是五代时后周的朝臣。王朴是周世宗的谋臣,帮助世宗出谋划策,平定天下,因此深得世宗的器重。杨凝式历仕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数朝,虽然行为怪诞,但因为他的才能和名望,仍然深受世人的推崇。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他幼时聪慧,非常好学,并善于写文章。后汉乾祐年间,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校书郎,并依附于枢密使杨邠,寄居在他家中。当时,汉朝朝政混乱,大臣间彼此不和,王朴预料到必定有变乱发生,因此请求辞职还家。不久,李业等人作乱,杀死了杨邠,和他交游的人都受到了牵连,只有王朴幸免于难。后周初年,周世宗出镇澶渊,朝廷任命王朴为记室。后来,周世宗被任命为开封尹,就擢升王朴为右拾遗,任命他为开封府的推官。世宗即位后,任命他为比部郎中。

显德二年()夏天,世宗诏令朝廷的二十多个文学之士各自撰写一篇策论,以考察他们的才能。王朴于是进献《平边策》,建议世宗先修德政,而后平定吴国,然后逐步平定蜀地和幽州等地。周世宗读到他的《平边策》后,更加器重他的才识。不久擢升他为左谏议大夫,并任命他为开封府的知府。

起初,周世宗胸怀英雄之志,喜欢谈论天下之事,多次慨叹唐僖宗广明(~)年间以后,中原领土逐渐被蚕食,又逢历朝动荡不安因此没有收复失土。世宗因此心中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平时和他商议朝政的人,大多不理解他的心思,只有王朴说话行事都很有魄力,性格刚毅果决,凡是他谋划的事情,都很合世宗的心意,因此世宗急于进用他。不久,在知府的职务以外,又授予他为左散骑常侍,并充任端明殿学士。

此时,京城正在扩建,王朴奉命主管此事,凡是大街小巷,扩展的规模之类,都源自他的精心策划。后来,周世宗南征,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世宗回到京城后,王朴任户部侍郎,并兼任枢密副使。不久,就擢升他为枢密使、检校太保。后来,他因服丧去职,但不久就官复原职。显德四年冬,世宗再次前往淮甸等地,王朴兼任东京留守,京城的大小事务,他都相宜而动,做出决断,等到世宗回来时,京城秩序井然。

显德六年三月,世宗诏令王朴到汴口设置闸门,王朴提前返回京城。当天,他去拜访前任司空李谷,两人正在交谈之中,他忽然疾病发作,倒在地上。人们将他用小轿抬回家,当天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五岁。世宗听说后,大为惊愕,立刻来到他的家中。在他的灵柩前,世宗以玉钺击地,恸哭了好几回,并追赠他为侍中。

杨凝式是华阴人氏,他的父亲杨涉在唐末梁初两次出任宰相,罢免相职后,被任命为守左仆射,并死于任上。杨凝式身材矮小,然而却聪慧颖悟,富有文采,深受当时人的赞誉。唐昭宗年间,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度支巡官,后来升任为秘书郎。梁朝开平(~)年间,他担任殿中侍御史和礼部员外郎,并兼任三川郡守。齐王张宗奭见到他后,大加赞赏,请求朝廷让他以本官身份担任留守巡官。梁朝宰相赵光允向来器重他的才能,上奏举荐他为集贤殿直学士,后来改任考功员外郎。

后唐同光(~)初年,他被授任为比部郎中、知制诰。不久,他因病解职,改任给事中和史馆修撰等职。明宗即位后,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他再次因病不能上朝,因而解职。唐末帝屯兵于怀覃,杨凝式在扈从官员之列,因病在军营中喧哗。唐末帝考虑到他的才能和名望,不予追究,只是下诏让他返回洛阳。后晋天福(~)初年,杨凝式改任太子宾客,不久就以礼部尚书的官衔解职,闲居于伊、洛等地,随心所欲,狂妄不羁,当地官员都因为他的才华和德望而不责怪他。后晋开运(~)年间,宰相桑维翰知道他没有俸禄收入,生计很艰难,于是上奏任命他为太子少保,在洛阳的官署任职。后汉乾祐年间,他历任少傅和少师等职。周太祖主持军务后,杨凝式到他的军营大门求见,诉说自己年事已高,难以任官,太祖特地为他上奏朝廷,免除他的官差。广顺(~)年间,他上表请求退休,不久,就以右仆射的官衔退职。显德元年()冬天,杨凝式在洛阳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傅。

杨凝式擅长诗歌,精通书法,洛川等地的寺院和道观的墙壁上,到处都是他的题字。世人因为他行为怪诞,所以给他起了“疯子”的绰号。

卷一百三十二李茂贞列传

李茂贞是唐朝末年时的一支重要割据势力。黄巢反叛后,他镇压有功,后来又平定了李昌符的叛乱,因而受到僖宗的信任和重用。昭宗即位后,他逐渐萌生了篡位之心。昭宗让宰相杜让能率兵讨伐他,结果被他打败,李茂贞趁机进逼京师,向朝廷问罪,昭宗只好诛杀了杜让能。后来,李茂贞再次进逼京师,将宫殿付之一炬,昭宗也被劫持到凤翔。梁太祖朱温率兵包围了凤翔,李茂贞内外无援,只好与梁太祖请和,此后便一蹶不振。

李茂贞原本姓宋,名文通,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氏。他的祖父是李铎,父亲是李端。唐朝乾符(~)年间,镇州有博野军,当时防卫京师,驻扎在奉天(今陕西乾县),李茂贞当时担任市巡,后来被擢升为队长。黄巢侵犯京师时,博野军驻扎在凤翔,当时郑畋率兵驻扎在岐下,他派遣李茂贞率兵在龙尾坡打败了尚让。李茂贞因为战功而被提拔为神策军指挥使。朱玫叛乱后,唐僖宗再次出逃到兴元,李茂贞护送到山南,因此功劳,被擢升为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并被任命为洋蓬壁等州的节度使,僖宗赐他姓李,名叫茂贞,并且亲自为他取字叫正臣。

光启二年(),王行瑜在京师杀死了朱玫,当时李昌符在岐下聚集了兵马,朝廷诏令李茂贞和陈佩等人前去征讨。次年,李昌符被诛杀,僖宗回到了京师,任命李茂贞为凤翔节度使,并加授检校太尉、兼任侍中,封他为陇西郡王。

大顺二年(),观军容使杨复恭获罪,逃往山南,与杨守亮在兴元发动了叛乱,李茂贞和王行瑜前去平定了叛乱。朝廷诏令宰相徐彦若镇守兴元,李茂贞却违令不从,任命他的义子李继徽担任留后,并请求朝廷任命他为节度使,态度非常坚决,昭宗迫不得已,只好答应了他。从此,李茂贞恃仗着功勋,恣意妄为,并干预朝政,萌生了篡位之心,准备伺机而动。不久,他就驱逐了泾原节度使张球、洋州节度使杨守忠以及凤州刺史满存,夺取了他们的领土,上奏请求任命他的子弟为州镇长官,朝廷无力予以制止。

朝臣中有人上奏,弹劾李茂贞的过失,他就上表驳斥,言辞不逊,奸邪之徒趁机依附他,结成朋党,朝政于是逐日败坏。

昭宗胸怀大志,受不了他的侵逼,因此想讨伐他。乾宁(~)初年,昭宗让宰相杜让能调兵遣将,军队还没进入李茂贞的辖境,就被李茂贞打败了。李茂贞乘胜进兵,驻扎在三桥,京师大为震动,官吏和百姓纷纷逃散,昭宗于是诛杀了中尉西门君遂和李周潼,向李茂贞告罪。李茂贞却不肯解兵而去,直言杜让能的罪状。昭宗迫不得已,只好诛杀了杜让能。

后来韦昭度和李谿被任命为宰相,李茂贞听信崔昭纬的邪说,想要阻挠此事,上表说韦昭度等人没有宰相之才,不能委以重任,否则一定会祸乱天下。昭宗下诏答复说:“军队的事情,我会和藩臣商议,但任命宰相的事情,则由我来决定。”李茂贞后来又上表,请求授王珙为河中节度使,昭宗答复说:“太原的奏表先到,已经任命了王珂,不能再修改诏书。”乾宁二年()五月,李茂贞和王行瑜、韩建举兵入京,声称觐见皇帝,京师震恐不安,天子登楼接待他们,李茂贞上表请求杀掉宰相韦昭度和李谿,向天下人谢罪,并任命王珙为河中节度使。李茂贞随后返回,留下他的义子李继鹏守卫京师。

当时,李克用上表朝廷,请求征讨李茂贞,以安定京师等地。这年七月,李克用的太原军来到河中,李继鹏和中尉景宣的儿子继晟逼迫昭宗前往凤翔,昭宗说:“太原的军队还没到,我不可轻动,将和诸王固守皇宫。你们只管安定京师,如果太原的军队真的抵达京师,我自有应对之策。”李继鹏于是和景宣、中尉骆全权纵火焚烧东市,并在半夜大声喧哗,扰乱民心。昭宗登上承天门楼躲避骚乱,并下令捧日都将李云守在楼下。

李继鹏率兵攻打李云,这时昭宗靠着栏杆宣谕慰劳,李继鹏弯弓大叫,箭矢擦着昭宗的衣服,射在楼桷上。侍臣扶着昭宗下楼,回到宫内,李继鹏就放火攻打宫门。昭宗召集诸王,商议去向,李云上奏说:“形势很危急,请求陛下到我的军营去避难。”李云于是和扈跸都将李君庆护卫着昭宗,从启夏门而出,停驻在华严寺。黄昏时,昭宗来到南山的莎城,停驻在石门山的佛寺中。

同月,李克用来到渭北,并派遣副使王瑰带着奏表,前来叩见昭宗,于是昭宗任命李克用为行营都统,进军讨伐邠、岐等地。

李茂贞心中害怕,于是杀了李继鹏和继晟,上表请罪。昭宗宽免了他,李克用却说:“如果不诛杀李茂贞,京师等地就永无宁日。”当时,依附李茂贞的人也上奏说:“如果太原军灭掉了邠、岐等地,必定会进入京师,京师的忧患会永远没有尽头。”于是昭宗诏令李克用和李茂贞和解。等到王行瑜被诛杀,李克用回到太原后,李茂贞仍然骄纵如故。

次年五月,昭宗任命李茂贞为东川节度使,并命令通王和覃王在京师整治禁军,如果李茂贞违令不从,就出兵讨伐。李茂贞心中害怕,准备赴任。朝廷军队来到兴平时,夜间受到惊吓,无故溃散,李茂贞趁机出兵,官军大败。昭宗仓促间逃难到华州,李茂贞于是率兵侵犯京师,将宫室付之一炬,并大肆劫掠,然后才离去。从此,长安的皇宫就化作一片废墟了。

乾宁四年,昭宗再次任命宰相孙偓率兵讨伐李茂贞,韩建谏阻了此事,让李茂贞上表朝廷,自陈其冤。光化(~)年间,加授李茂贞为尚书令,并封为岐王,又让他的儿子李继筠率兵守卫京师。

天复元年()十月,梁太祖朱温攻打同州和华州等地,直逼京师。十一月,李继筠和中尉韩全诲劫持了昭宗,前往凤翔,李茂贞于是和韩全诲假传昭宗的旨意,向天下征兵,以讨伐梁太祖。宰相崔胤让梁太祖率领四镇的军队驻扎在岐下,并挖掘壕沟和营垒,以相固守。

天复三年,李茂贞所占据的山南诸州都被王建攻克,泾、原、秦、陇、邠、鄜、延、夏等地都向梁军投降。李茂贞独守孤城,内外无援,于是请求昭宗回到京师,向梁太祖求和,并处死了韩全诲等二十人,将他们的首级送给了梁太祖。从此以后,李茂贞兵力耗尽,一蹶不振。他又担心梁太祖再次出兵征讨,于是请求辞掉尚书令的职务,被准许了。

等到梁太祖建国后,李茂贞和王建在太原会兵,立志复兴,却没有成功。李茂贞的疆土日渐缩减,没有实现篡位的野心,只是设置了岐王府,任命了朝官,将妻子当做皇后,鸣鞭开道,宣读辞令,宛如帝王之制,但仍然沿用唐昭宗的年号。

李茂贞非常有智谋,用兵打仗等事,他都过目不忘。他性情极为宽和,当时,他手下有个部将名叫符昭,受到别人的诬告,说他谋反,李茂贞却亲自来到他家中,让随从退去,在他家住了一晚才走。军士有斗讼等事时,李茂贞说:“吃我一碗汤面,为你们和解。”于是军中上下,都很心服。

李茂贞侍奉母亲尤为孝顺,母亲去世后,他哀伤过度,形销骨立,深受人们的嘉许。他治军不严,毫无纪律,和周亚夫、冯异等人的威名相比,则相去甚远了。庄宗平定梁国后,李茂贞自称叔父,上书祝贺。后来听说庄宗进入洛阳,李茂贞心中恐惧不安,这才上表称臣,不久又派遣儿子前来朝见。庄宗诏令李茂贞官复原职,并封他为秦王,所赐的诏令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又因为李茂贞是唐朝素负声望的老臣,因此特别礼遇他。

后来,李茂贞病重时,庄宗又派遣使者送去医药,问询病情。同光二年()夏四月,李茂贞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谥号为忠敬。

卷一百三十六王建列传

王建是前蜀政权的创建者。唐朝末年,僖宗为躲避黄巢起义军而逃奔成都,王建等五都头率兵入蜀。田令孜认他为养子,后来因遭到猜疑,他出任壁州刺史。王建招集溪洞酋豪,逐步扩大地盘,占领成都西、南诸州。大顺二年攻占成都,杀陈敬瑄、田令孜。后又攻破梓州,占有东西两川之地,取山南西道。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王建是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唐朝末年,他在忠武军中效力。当时,秦宗权割据蔡州,悬赏重金招募人才,王建才从士兵被提拔为军侯。广明(~)年间,黄巢攻克了长安,僖宗逃到蜀地。当时,梁太祖朱温是黄巢的部将,率兵攻打襄、邓等地,秦宗权派鹿晏弘跟从监军杨复光,率兵攻打梁太祖,王建也在军中。同年,杨复光救援京师,次年打败了叛贼,收复了京师。当初,杨复光将八千名忠武军士兵分为八都,鹿晏弘和王建都是八都校之一。杨复光死后,鹿晏弘率领八都前去迎奉皇帝,到达山南时,攻打金、商等郡县,兵力达到数万人,并乘胜进逼兴元。兴元节度使牛丛弃城而逃,鹿晏弘于是自任为留后,并任命王建等人为属郡的刺史,然而却不让他们赴任。不久,朝廷正式任命鹿晏弘为节度使,鹿晏弘害怕部将谋害自己,就对部将十分残暴,部众因此离心离德。王建和另外一个将领韩建交好,鹿晏弘猜忌两人,就假装厚待他们,召他们到他的卧室去。二人害怕,就在夜间登城,慰劳守城的士兵,趁机在月光下商量对策。王建对韩建说:“鹿晏弘甘言美语,这表明他在疑忌我们,灾祸很快就要降临了,我们应趁早采取行动。”韩建同意了。于是,两人率领三千人赶到僖宗驻留的地方,僖宗嘉奖他们,赐给他们很多钱财。僖宗将他们的士兵分为五都,仍用旧将统率,即是晋晖、李师泰、张造和韩建、王建五人。他们被称为随驾五都,田令孜将他们都收为义子。僖宗回到京师后,王建等人分管神策军。

光启初年,王建跟随僖宗再次来到兴元,田令孜怕受威逼,就请求出任西川监军,杨复恭代任观军容使。王建等人向来受到田令孜的厚待,杨复恭担心他们不肯依附自己,就派遣五位都将担任郡守,当时王建被任命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皇帝回到京师后,杨复恭让杨守亮镇守兴元,特别害怕王建前来侵犯,多次召他前来。王建心怀异志,于是召集了溪洞的豪猾之徒,得到八千兵力,然后攻陷了阆州,并攻打利州,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逃。王建大肆剽掠二州,杨守亮无力阻止。东川节度使顾彦朗,起初在京师附近打败叛军时,就和王建相识,如今屡次派人慰问,又拿出财物军粮供应王建的士兵,因此王建没有入侵梓、遂等地。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担心他俩会勾结起来,就和监军田令孜(陈敬瑄是田令孜的哥哥)商议此事,田令孜说:“王建是我的儿子,他没有别的野心,实在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在山南做寇贼。我修书一封,就可以立刻将他招来。”因此就快马送信,招王建前来。王建大喜,派遣使者对顾彦朗说:“监军父亲写信招我回去,我想到成都探望他,希望借机依附陈太师,得以担任一个大郡的郡守。”于是,王建来到梓州,拜见顾彦朗,将家人留在东川,挑选了三千名精兵,前往成都。走到鹿头时,有人对陈敬瑄说:“王建是一代枭雄,专门图谋掠夺他人的国土。他来到之后,您打算怎样安置他呢?陈敬瑄害怕了,于是就派人阻止王建,并加强城防守备。王建大怒,于是占据了汉州(今四川广汉),率领轻兵赶到成都。陈敬瑄责怪他说:“你为什么侵犯我的疆土呢?”王建的使者回答说:“阆州司徒(即王建)最近寄居东川,而您的使者接连招他来,如今又拒绝他,这是为什么呢?司徒不惜改辕而东,而前来探望太师,您反而加以拒绝,恐怕是顾彦朗在其中挑拨离间吧。司徒派我前来报告,他想要寄居汉州,请您不要猜忌。”过了十天,王建调遣全部的东川士兵,架设云梯,攻打成都,三日还没有攻克,于是王建就退兵据守汉州。一个多月后,又大肆抢劫蜀境,并进逼彭州。陈敬瑄出兵前来救援,王建解围而去,纵兵大掠,十一个州郡都遭受灾难,民不聊生。

唐寅的人物图传神、细腻,此幅中,他通过描写宫中女子的饮酒作乐,传神地表现了宫廷富贵,披露孟蜀后主的糜烂生活。

王建的兵力日渐强盛,于是再次攻打成都。陈敬瑄很担心,顾彦朗也害怕王建侵犯自己。昭宗即位后,顾彦朗上表为王建求情,请求另择大臣镇守蜀地。昭宗下诏,让宰相韦昭度镇守蜀地,代替陈敬瑄。陈敬瑄不肯接受诏命,昭宗大怒,就命令顾彦朗、杨守亮征讨他。当时韦昭度任命王建为牙内都校,掌管军队。后来官军讨伐失败,王建就对韦昭度说:“您率领数万士兵,却没有征讨成功。现在藩镇互相残杀,朝廷纵容他们,与其兴师动众,征讨边远之地,不如宽免他们,先安定中原,才是治国的根本。您不如回京朝见皇上,和他谋划此事。”韦昭度犹疑不决。一天,王建暗中唆使士兵在衙门外擒获韦昭度的亲信官员,割他身上的肉吃,王建趁机从容地告诉韦昭度说:“士兵缺乏军粮,所以才会这样。”韦昭度十分恐惧,于是将节度使的符节留给王建,当天就回朝。他刚出剑门,王建就派兵把守剑门,不让任何军队进来。一个多月后,王建攻打西川境内的八州,所到之处都有人响应他,于是他就猛攻成都。田令孜登上城楼,对王建说:“我和八哥相交甚厚,太师也早已了解。你有什么仇怨,要如此困迫我呢?”王建回答说:“我和您有父子之恩,我怎么敢忘记呢?只是天子将兵权交给陈太师,他却和朝廷作对。如果陈太师能够真心改过,那就最好不过了。”田令孜又说:“我想和八哥在军中叙旧,怎么样?”王建说:“父子之间的恩义,有何不可呢?”当晚,田令孜就携带着节度使的符印,进入王建的军营,交给王建。王建哭泣着说:“当初太师心机太深,才使得我们今日不和。他既然能推心置腹,我们也就和好如初了。”次日,陈敬瑄打开城门迎接王建,将节度使的职位让给他,于是王建自称留后,并向朝廷上奏此事。次年春天,朝廷任命王建为检校太傅、成都尹、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王建将陈敬瑄移居到雅州(今四川雅安),并任命他的儿子为刺史。陈敬瑄出发后,王建派人在路上将他杀死,但仍旧让田令孜出任监军。几个月后,有人告发说,田令孜和凤翔节度使有书信往来,田令孜被逮捕入狱,最终饿死在狱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yezx.com/byxjj/1221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