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博野县 > 博野县经济 > 红色博野十记巾帼记一

红色博野十记巾帼记一

发布时间:2023/1/6 1:25:13
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pf.39.net/bdfzj/131210/4305597.html
                            

前言

博野县是革命老区,深厚的底蕴使红色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交织成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画卷。传承历史就是传承爱党、爱国、爱家的思想情怀,了解历史我们才能够深刻领会党的初心和现在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举国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由中共博野县委宣传部策划,我县地方文化学者郑文林历时50个日夜,选取博野近代革命历史中的十个关键词,记述从年左右到年博野儿女投身救国救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历程,尤其是真实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在那个血与火的特殊年代,博野人民英勇智慧、坚贞不屈、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作者:郑文林播音:杨革军

巾帼记

(一)

年七七事变后,博野在冀中地区率先树起抗日救亡的大旗。8月,博野县妇女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妇救会)成立。消息传开,附近的进步女青年纷纷来到博野县城。10月,斗争经验丰富的赵亚平受党组织委派到博野领导妇女运动。她和彭青、黄锦、韩启民、韩朝新等20位妇女组建宣传队,深入全县乡村,宣传抗日。

宣传队每到一个村庄,就帮助建立村级抗日组织,登记造册,指定思想进步、思想觉悟高的人担任村长、农会主任、妇救会主任。她们发动妇女,写标语,撒传单,召开宣传大会,表演抗战节目,教唱革命歌曲,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

妇女离开家宣传抗日,这在博野的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新鲜事,人们在震惊、好奇之余,深刻认识到,只有不分男女老幼,大家一起行动起来,才能保家卫国,赶走侵略者。

《革命母亲的足迹》(侯登起、戴志恒主编,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一书记载了解村革命母亲李书先老人的故事,她回忆小时候见到宣传队时的情形时说:“只见一个像军人的姑娘,长得很好看,穿一身灰色衣服,剪着短发,戴一顶灰色帽子,骑着一匹枣红大马,后面跟着一队举着红红绿绿小旗的青年男女。她带头喊着抗日救国的口号,还唱好听的歌曲。我觉得很新鲜,记得也快,有些句子至今没忘:‘一劝妇女要撒脚,封建枷锁革除掉,打小日本用得着;二劝妇女要剪发,又省梳来又省扎,短发上阵麻烦少,齐心协力把敌杀;三劝妇女把学上,保家卫国用得着,会念能写明事理,鬼子早日被打跑……’。她的英姿和话语打动了我,我从心眼里羡慕和佩服,决心以她为榜样,做个抗日杀敌、保家卫国的女英豪。”那个女宣传队长唱的歌曲名为《十劝妇女》,这首歌在冀中抗战期间到处传唱,影响巨大。

各村妇救会组织妇女识字,学文化,学唱革命歌曲。这不仅使妇女提高了文化水平和思想认识,还推动了妇女工作的开展。东杨村妇救会主任侯景瑞在冀中火线剧社的帮助下,组织妇女排演《夫妻间》《于大嫂》等剧目,赴各村演出,大力宣传送夫参军、拥军支前的光辉形象。各村都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参军的生动典型。

在县委的领导下,县妇救会在县城举办干部训练班,各村妇救会选送80多人参加了培训。学员在20天的培训中,学习党的抗战政策、抗战形势、妇救会的基本任务、妇女工作特点和方法。学员完成培训后返回各村,她们中多数人成为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有的还当选为副村长、村长。

抗日救亡运动锻炼了一大批妇女干部,她们在工作中不断成长。赵亚平、彭青、黄锦、韩朝新、韩启民等人先后被选送到冀中军区学习或工作,走上了更重要的革命岗位。

来源:博野融媒

原标题:《巾帼记(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boyezx.com/byxjj/1175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