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执导并主演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乘风》再现这段红色历史
燕赵晚报讯(记者石英杰通讯员张旭宁雷雪姣)“快快地跳上战马,挥动着皮鞭,带着战斗的心,勇敢地冲向前……”80年前,以八路军“冀中骑兵团”为主题的抗战歌曲《我们的铁骑兵》在冀中平原上传唱。这支抗日铁军抗击日寇屡建奇功。去年,吴京执导并主演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乘风》再现了这段红色历史。近日,退役军人郭学工不断寻访,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开展无名烈士墓调研摸排过程中,确定南鲍墟村潴龙河东大堤外的八座坟茔就是当年是当年冀中骑兵团白马连八烈士墓。
“冀中骑兵团”白马连八烈士墓。“冀中骑兵团”搬上银幕
据了解,八路军冀中骑兵团的前身来自冯玉祥的骑兵第2师。年,在党的工作下,团长马仁兴率领28团爱国官兵起义投奔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左权、徐向前、聂荣臻等都接见了他,对他的起义行动给予了高度赞誉。起义后的28团被改编为晋察冀军区骑兵第2团,又称“冀中骑兵团”,马仁兴任团长,归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直接领导。该团多名战士按照坐骑的颜色,编入白马连、黑马连、红马连。由于事发匆忙,马仁兴在国统区的家人均未来得及撤出,只有在兰州上学的儿子马乘风得以幸免。后来,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马乘风来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加入了骑兵团。
年5月起,日军对冀中平原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5月20日,副团长宋辅廷率领的三连,在博野、蠡县一带与敌遭遇。在蠡县跑曲(鲍墟)村部队受到了很大的伤亡,马仁兴的儿子马乘风牺牲。此后,政委汪乃荣、总支书高尚勇、政治处主任杨经国等人先后牺牲。到6月底反“扫荡”战役结束时,人的骑兵团,只剩下不足人。此后,骑兵团转移至晋冀鲁豫,先是被缩编为骑兵营,后又缩编成一个连,编入冀南骑兵团,冀中骑兵团的番号自此取消。
对于冀中骑兵团的历史贡献,吕正操后来专门写道:“骑兵团战斗在冀中平原,穿插于平汉铁路之间,采取了长途奔袭、迂回包抄等战术打击日军的侵略,共作战50余次。比较突出的成功战例有夜袭安平县城等。此外,骑兵团还完成了运输物资、护送领导机关过敌封锁线和帮助群众生产等项任务。在坚持冀中平原游击战争中,曾显示了它的威力和作用。”
年10月1日,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全国上映。其中,取材于“冀中骑兵团”英雄故事的《乘风》是该影片的单元之一。吴京执导并主演了团长,吴磊饰演了马乘风。
当地群众守护烈士墓80年
蠡县南鲍墟村潴龙河东大堤外侧整齐的排列着八座坟茔,当地老百姓们只知道他们是“白马队”牺牲的八位烈士,烈士们是怎样牺牲的?为什么牺牲在了鲍墟?姓啥名谁?来自哪里?一直是个谜。
自年以来,退役军人郭学工一直寻访“五一”反扫荡期间冀中骑兵团的烈士下落,最终在蠡县南鲍墟找到了这八座坟茔。他专注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晋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东北辽吉根据地发展史研究,著有《马仁兴传》《五一反扫荡中的冀中骑兵团》,填补了冀中抗战史研究上的很多空白。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根据郭学工提供的线索,明确专人专班实地调查核实基本情况,积极与知情人员和群众见面作谈,并与冀中抗日研究会等进行沟通,多方面搜集白马连烈士墓的事迹材料,初步判定这八座坟茔就是当年是当年冀中骑兵团白马连八烈士墓。
据回忆,副团长宋辅廷率领骑兵团三连“白马连”转战到潴龙河畔的河北保定蠡县鲍墟镇野陈佐村,由于汉奸的出卖部队被日军合围。白马连的官兵殊死搏斗,整个战斗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等到日军离开后,野陈佐村的群众赶到战场上,一共找到八位八路军战士的遗体,他们都没有留下姓名,乡亲们只在一位战士的上衣口袋里找到一本抗大毕业证,但名字让鲜血染红看不清了。马乘风牺牲时年仅22岁。当地群众将八名烈士掩埋在潴龙河东大堤外侧。蠡县南鲍墟村党支部书记邸国庆和野陈佐村民李忠义回忆说,他们的先辈参与了烈士的掩埋。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墓地成了一道高出地面3米多的横向土堆,足有几十米长。80年来,承包墓地周边土地的百姓,平整农田时把墓地让出来。默默守护着这些烈士墓。